供应链为什么集成不起来

供应链管理是对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产品流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管理。

咨询公司、IT解决方案提供者还经常加上“无缝”二字,就好像一切都已安排妥当,只要按一下电钮,从设计到采购到生产到销售,就会一气呵成,一蹴而就。但现实是,我们离集成还很远,不管是那些《财富》 500强,还是居民小区的小卖部,供应链大都是千疮百孔,“无缝”二字更多的是咨询公司招揽生意的噱头。

举个例子。办事处的客服人员在支持客户,要知道总部的货什么时候才能到本地,否则交货迟到,挨批算小事,如果导致客户流水线停产,连杀三次都不为过。总部在向供应商催货,商的交期取决于下一级供应商的交期,而且也受别的产品影响,因为他们不只给这制造商生产一种产品。即使是按期交货,产品也可能被别得更大、更重要的客户抢走。结果呢,整个公司,上至总部,下至当地客服中心,都没法给客户一个确切的交货时间。货好不容易上了路,用的是加急发送, 24小时送达,结果鬼使神差,在路上晃悠了三天才到。这期间,分部与总部、运输公司的电子邮件发了几十个,电话一通接一通,上下乱成一锅粥。

这例子看上去挺面熟,是吗?因为它在我们的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地上演,无非是时间、地点、行业不同罢了。问题不是理论上有多难:不管是库存、生产还是运输,单个问题都好解决。问题是这么多环节掺杂在一起,就很难准确地知道外购件什么时候到、产品什么时候出、出多少,以及发送给哪个分销中心、发多少、什么时候发。反映到供应链上,就是产品流、信息流缺乏0度,信息系统扮演着关键角色。也就是说,围绕订单的信息没有一环一环地串起来。放在供应链管理上,这就是供应链的集成度不够。也就是说,企业没法围统客户的订单,有效集成生产、采购、供应商、配送等多个环节,给客户一个可靠的承诺,并且大概率地兑现。信息系统是个根本的问题,是个工业2.0的问题。这几年,工业4.0引起了广泛的兴趣,其实企业的最大挑战呢,仍旧在工业2.0的水平,即基本的MRP能否运转,库存数据是否准确,供应链端对端的承诺逻辑是否建立了,这都是集成供应链的基础。[1]

当然,问题是没法在产生问题的层面解决的,问题常常要在高出一两个层次的层面解决。希望工业4.0能够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,从而真正解决2.0的问题。

那么,究竟如何集成供应链?

要解决两个问题:关系和连接(如表11所示) 。关系是理顺供应链上公司与०

系,让他们愿意协作,用全局优化取代局部优化;连接是通过流程建设与信息系统,对接公司与公司、部门与部门的流程和系统,让公司与公司、部门与部门、员工与员工之间能够协作,提高供应链的效率。关系是解决愿不愿意做的问题,连接是解决能不能有效地做的问题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buffalo106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uffalotone.com/?p=866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exampl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